一、中西方教育的差异?
中西方教育差异,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:
一、文化差异
我国文化源远流长,它主要以人伦为出发点,以礼义为核心。在学校里要尊师重道,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要严格遵守纪律,强调对学校权威和老师的服从;在家里“家长制权威”是普遍存在的现象。
西方的文化以人文主义为出发点,以理性和科学为核心,重视个人的发展。受此文化影响,在西方学校里,老师的角色就是一个咨询者,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,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都是平等的;同样在家庭里,家长都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,在给孩子做决定的时候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兴趣。
二、社会环境的差异
我国是由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,所以,一些封建思想仍对现在社会生活产生影响,如现行的应试教育的考核制度和古代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。
新国成立后,我国的教育又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,所以,教育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权制。虽然改革开放以来,这种局面有所改善,但在实践中高校的自主权仍然有限。
在西方,历经文艺复兴、光荣革命、工业革命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,很多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,人们对自由、民主、人权、科技的追求是十分重视,西方教育在此观念的影响下,注重个性的培养,鼓励创新发明。同时西方的教育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,高校有很大的自主权限。
二、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?
1,经济方面:西方通过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,又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,直接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,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教育的发展,那时的东方正处于政治动荡时期,那时的东方殖民地遍布,根本没有发展经济的良好和平环境,故而教育也不可能有发展。
2.社会风气:西方更崇尚于自由,比如自由贸易,人们乐于各种学科的研究与拓展,所以说历史上的数学家、文学家、哲学家等大都出自西方世界,而东方社会思想比较封建,顽固不化,乐于安于现状,所以在教育方面没有什么更好地拓展,正好印证了那句话,"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。
3.社会制度:西方大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,鼓励人么自由发展,而东方大都实行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制,遏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。
三、中西方教育差异辩论?
近年来,由于中国学生在国际测试中的出色表现,中国基础教育引起了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关注。然而,中国基础教育真的已经世界一流了吗?对比中西教学模式,又能得到些什么启示?
西方国家对中国基础教育“刮目相看”
去年10月,由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和BBC合作的研究项目“中国化的英国学校”引起了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李爱云的注意。
“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在全球QS教育专业排名中位居第一,他们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,有意向做一个中国式教育的研究项目,与BBC合作拍成纪录片。”身为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的李爱云入选了这一项目。
“BBC反复强调,希望我在英国上课时,能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。”李爱云说,教学对象是50名初三年级的英国孩子,他们来自英国汉普郡一所非常好的公立中学--博航特中学。
纪录片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。片子最初呈现了英国学生由于不适应中国教学方式,出现了闲聊、逃课、泡茶等行为。实验的最后一周,英国学生和中国老师之间渐渐彼此理解。一个月后的考试结果显示:“中式教育”班学生的三科考试成绩全面高于“英式教育”班,数学平均成绩高出十多分。
李爱云说,一个月的教学实验有矛盾有碰撞,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英两国教育的不同,值得相互借鉴、各取所长。“中国孩子比较勤奋,有更加明确的目标。英国的孩子认为分数不那么重要,关注课外活动比较多,动手能力与应对能力比较强,尤其是演讲能力非常好。”
李爱云表示,纪录片中展示的只是拍摄者心目中的传统中国教学模式,和真实的中国教育存在差异。有专家认为,尽管这一纪录片并不能客观呈现中英教学的差异,但其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探讨。
四、中西方家庭差异英文?
中西方家庭差异 Famil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between 英 [bɪˈtwi:n] 美 [bɪˈtwin] prep. 在…之间; 私下,暗中; 在…中任择其一; 来往于…之间 adv. 当中,中间
五、中西方教育实践的差异?
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它主要以人伦为出发点,以礼义为核心。在学校里要尊师重道,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要严格遵守纪律,强调对学校权威和老师的服从;在家里“家长制权威”是普遍存在的现象。
西方的文化以人文主义为出发点,以理性和科学为核心,重视个人的发展。受此文化影响,在西方学校里,老师的角色就是一个咨询者,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,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都是平等的;同样在家庭里,家长都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,在给孩子做决定的时候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兴趣。
六、中西方教育历史的差异?
受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不同的影响,在以前人们认为中西方教育存在以下差异:
1.基础教育方面:中国学校重视孩子的基础知识的培养,西方学校重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力。
2.高等教育方面:中国高校受政府管理,大多高校的专业设置、经费来源、招生计划由政府部调控。西方高校一般在制定条例、招生等方面有自主权。
3.家庭教育:受应试教育的影响,中国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。西方家长注重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、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。
4.社会教育方面:在中国一个人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影响。西方社会对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等比较淡薄。
七、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?
西方教育可能更偏向于自由发展,强调学生个性发挥,所以从历史上看,可能更容易诞生一些科学家,因为这些科学理论研究和发现需要这种教育环境,传统来看,中式教育文化更强调德育教育,讲仁义理智信,当然随着时代发展和进度,中西方教育文化也在深度融合和发展,中国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,也强调学生个性化发挥,未来中国教育必然会有一条有着中国特色的成功道路
八、中西方教育差异英语作文?
Western education is a kind of trial education,let students try first, accumulate experience and draw conclusions from it, and get their own research results. Western education attaches importance to people-oriented,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' innovative ability.
Chinese education is a kind of indoctrinated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, which directly tells the students of adult experience, so that they can remember and accept it. Results the students lack of innovative thinking.
九、早教英文缩写?
1 是ECE(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)。2 ECE是早期儿童教育的缩写,指的是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。ECE的好处是可以简洁地表达早期儿童教育的概念。3 早教对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,它可以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的教育内容和活动,帮助他们全面发展。ECE的使用可以方便教育工作者、家长和相关行业人士进行交流和讨论,促进早教事业的发展。
十、中西方数学教育差异的原因?
我国的数学教育,一方面是为工业化提供大量的理工科人才,另外一方面,数学也是选拔人才机制中避不开的一环。试想高中数学不大好的,基本上就排除在985之外了。其实,我们初级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便是考试,而考试是要奔着标准答案去的,学生在经年累月的训练中思维就被框住了。本该鲜活的数学,一路陪练,也被熬成又难又无趣、面目可憎的存在了。多少学生对数学厌之弃之,高考一别,最好不见。实在避不开,要学高数、线性代数等,跟高中相比敷衍很多,甚至修个学分就可以了,有点辜负自己曾经的努力。
西方的教育模式,考试方式灵活多样,有A-level、AP,IB,SAT等可供学生选择,每一种考试成绩都可以作为申请大学的依据。因为考试标准的不同,所以对应的课程体系也不一样。但各种体系中的各门课程都是依照侧重点不同来划分级别的,有比较简单的,有难度适中的,也有比较难的,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偏好选择不同的级别和科目,偏科者的福音。
自主选课的结果就是,基础不好的学生都往往都选择偏简单的课程。擅长数学的学生选择偏高难度的课程,这些学生高一学完Precalculus(微积分预备),高二系统学习微积分课程,可以学到泰勒展开、拉格朗日余项等,高三会学多元微积分,线性代数。有的学校根据本校办学特色还开设了微分方程,集合论与逻辑学,数论等课程,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们来自主选择。所以,他们高中会培养出来一批数学上非常优秀的学生,他们的数学研究多半就靠这部分优秀的生力军。而这批早早就进入数学学习快车道的学生,在高中阶段便从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高中生。
我们的高中生当中,肯定有一批具备同等优秀数学天赋的孩子,上文罗列的那些简化版的数学专业课,我们的这群孩子也完全有能力去胜任。只可惜他们都聚集在高考的龙门下,花太多的精力拆解着难出天际的高考题。我借一个大众问答发了篇文章,比较中西方数学教育差异的同时,表达了我作为一个数学老师,对这群孩子以及他们天赋的惋惜。结果却意外地引发了五六百条点评和讨论,虽然观点五花八门,但也反应出大众对数学的关注。
相当一部分理工科学生的真实想法。
微积分本身只是个工具倒也不难理解,基础设定有点偏抽象。
太多答题技巧的训练固化思维,框住了学生向外探索的原动力,也局限了数学自身的致用功能,一旦学和用脱节,就很难实质上向前推进了。
这是评论区认同率很高的两条点评,我个人也比较认同。
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,按理说本该是充满活力的,也容易让孩子们感兴趣的学科,加上青春年华正是对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,可惜多数资质不错的孩子就这么和数学有效地错过了。
然而,不可否认,高考仍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、保护平民子弟的最公平考核方式。要是效仿西方的培养模式,平民子弟再难翻身,阶层固化、两极分化会加剧社会不平等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我们选择了公平道路,就放弃了精英教育道路!应该值得庆幸,我们还是以公立学校为主,即便是重点小学、中学,也不存在太过高昂的学费而把普通阶层的孩子拒之门外。
高等教育阶段的中西方差异
高等教育阶段,中西方大学制度不同。
中国大学严进宽出,高中考大学考得非常辛苦,而考上之后就松懈下来了。大学的授课方式也切换成一种比较松散的走课制,授课老师不直接参与学生管理,期末考核也相对宽松,都是从高考中冲过来的,起码的基础都很好,照葫芦画瓢记几个公式解几个题目,应对期末考试总归是绰绰有余。也就是说,大学阶段的学习主要靠学生自觉。
西方的大学正好相反,宽进严出。他们申请大学途径多、选择面宽,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努力,整体上看考大学相对容易。当然,英国的罗素集团金三角和美国的藤校,竞争也很激烈,要考上也不太容易。重点是上了大学之后,便进入拼命学习阶段,尤其是在世界一流的顶级高校就读,大学本科生的每日学习强度与我们的高三学生有的一比。课程难度极大,作业也很多,而且多是探索性自主学习。这样高强度读完大学,他们的数学基础会有质的飞跃。
历史上的中西方数学差异
《几何原本》诞生于公元前4世纪,古希腊人可以尺规作图作出精确的正五边形,并且用五大公理证明这一结论。而我们民间流传的“九五顶五九,八五两边分”,更多是工匠技艺层面的一个具体操作方法。载入历史的割圆法计算圆周率,是基于算术的产物,而不是对空间和平面图形的直接研究。
西方有过古希腊、古罗马的辉煌,也有过中世纪的黑暗。在阿拉伯文明的冲击下,点燃了文艺复兴,觉醒的西方更迫切于科学探索和发明创造,城邦林立的社会形态更有利于各类思想和艺术的并存。西方社会没有自上而下的大一统知识分子进阶系统,也因此,近代的西方,知识分子百花齐放,成就了西方社会的快速发展,也成为了现代文明的中心。
我国近代以前的读书人,学而优则仕,学的是儒家经典,学的是治世谋略。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,写文章求取功名是知识分子的毕生追求。从上而下井然有序的官僚体系中,包括了国家机器运作的方方面面,户籍、纳税、分田等等,都需要大量的基础计算,所以侧重研究数字的算术上凝聚了我们先辈们无数的智慧。
一点小展望
作为一枚教书匠,我本人并不是天资聪颖不学也会的类型,所以更能深切地体察学生努力学习的不易。我们的孩子们辛辛苦苦学了十多年的数学,不管情不情愿,总归还是打下了一个很扎实的底子。
真心希望已经上了大学的学子们,能好好地用心地去系统学学高等数学。把数学分析、高等代数、解析几何、常微分方程和复变函数过一遍,数学的底子就有了。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,包括物理学、化学、统计学、信息科学、运筹学、密码学、管理学、计算机、经济学、金融学、精算学、生命科学、医学、建筑学、机械等等。

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